食言而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食言而肥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形容一个人经常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这个成语含有贬义,用来描述那些言行不一致、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成语“食言而肥”的背后有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大臣孟武伯以说话不算数为名,经常失信于人。有一次,鲁哀公在宴会上,孟武伯讽刺一位身材肥胖的大臣郭重,鲁哀公则反讽孟武伯:“食言太多,能不肥吗?”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食言而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经常失信于人,最终会导致自身的形象和信誉受损。在用法上,“食言而肥”通常作为谓语使用,表达对某人言行不一、不守信用行为的谴责。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自食其言、言而无信等,反义词则是言而有信、信誓旦旦等,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算数的态度。总的来说,“食言而肥”是一个用来批评那些不守信用、言行不一致的人的成语,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信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