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世说新语·言语》。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当鸟巢倾覆时,其下的鸟蛋都会破碎。它用来比喻当整体遭受灾难时,个体或部分也无法幸免。这个成语强调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当整体崩溃时,个体也无法幸免于难。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故事:孔融被曹操逮捕,朝廷内外都很恐惧。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游戏,一点也没有恐惧。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自己的罪自己承担,不要连累我的孩子。”这个时候,孔融的儿子说:“父亲您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果真,抓捕两个孩子的差使随后就来了。这个故事通过孔融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对话,生动地展示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寓意。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巢覆卵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考虑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