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力矩分配法是一种在结构力学中用于分析超静定结构的数值解法,它基于位移法但避免了建立和求解线性方程组。该方法由‌H.克罗斯于1930年提出,并在电脑广泛应用前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力矩分配法主要考虑弯曲效应,忽略轴向和剪切效应,适用于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结构。‌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转动刚度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分配系数基于各杆的转动刚度与总转动刚度的比例确定,而传递系数则是近端弯矩与远端弯矩的比值,反映了杆件近端转动时远端的反应。‌在使用力矩分配法进行结构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各杆的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这些值决定了力矩如何在结构中进行分配和传递。在分配与传递之前,需要计算这些基本参数,以便正确应用力矩分配法进行结构分析。‌力矩分配法的应用涉及一系列的计算步骤,包括固定结点和放松结点的操作,通过附加刚臂固定结点计算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然后取消刚臂放松结点,按照分配系数进行杆端分配,按照传递系数进行远端传递。这个过程重复进行直到不平衡力矩小到可以接受为止,最后将所有计算步骤得到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相叠加,得到各杆件的最终弯矩。‌总之,力矩分配法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结构,通过计算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等基本参数,逐步逼近结构的精确解。‌

力矩分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