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民俗大节,其由来传说甚多,分别有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女诗人秋瑾等,还有恶月恶日、蓄兰沐浴、走黄巢等说法。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民俗繁多复杂,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称呼,生动反映各地端午习俗有同也有异。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文化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是端午节的一些传说故事: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国家被秦国攻破,屈原怀着绝望的心情走向汨罗江,投江自尽,以身明志,以死殉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含冤而死。据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恶月恶日。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去病防疫的节日,五月被认为是恶月,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进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惯,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宠武节。‌此外,端午节还有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