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日暮途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ì mù tú qióng。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它的字面意思是天色已晚,路也走到了尽头,比喻走投无路,束手无策,也比喻力竭计穷,到了末日。这个成语含有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成语的背景故事涉及伍子胥的逃亡和复仇。伍子胥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领,他在逃亡过程中,因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形容自己“日暮途远”,意指虽然太阳快要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因此不得不倒行逆施,继续前行。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伍子胥当时的困境,后来演变成比喻人在困境中无处可去,或者事情发展到了极点的状态。除了历史故事,日暮途穷在现代也有引申含义,比如形容个人或团体在事业、政治等方面达到了衰败的境地,或者面临绝境的状态。例如,在描述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末期的困境时,就使用了“日暮途穷”来形容他们面临灭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