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来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压岁钱的寓意是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又名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长辈在春节期间给晚辈发放红包,以祝福晚辈健康成长、幸福吉祥。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会得病,甚至变成傻子。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祟”正要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崇钱”。又因“崇”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被称为“压岁钱”。此外,压岁钱的起源还与佛教文化、民间礼俗以及明清时期的传承有关。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那时叫压胜钱,并不是市面上可以流通的普通货币,而是特制的铸造成为钱币的形状,上面还会有一些吉利的花纹或者文字,兼具辟邪驱凶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的形式逐渐演变,从铜钱、金银果子到现代的纸币、红包等,但其寓意始终围绕着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如今,压岁钱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表达长辈对晚辈关爱和祝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