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伪官,指的是那些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得官职的人,这些官职通常是通过欺诈、贿赂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得的。在中国古代,伪官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吏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例如,在东汉时期,伪官现象层出不穷,东魏孝静帝时期,吏部令史张永和、崔阔等人弄虚作假,给人“伪官”,导致案发后,被贬官外调和自首的假官就多达六万余人。此外,北齐后主高纬时期,奴仆刘桃技等都能开府封王,其他如宦官、外国小孩、歌手、舞妓、巫师、奴婢等也能随意得到高官和富贵,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伪官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官场的正常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伪官的打击和处理一直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唐朝的官员任命有着严格的程序,包括吏部考核、中书门下上报、宰相集体审议并签署等步骤,而“斜封官”则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的职位,这些官员被称为“斜封官”,其任命方式不被政府认可。总的来说,伪官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官职的人,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尤为常见,且通常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政府对于伪官的打击和处理反映了其对维护官场秩序和政府权威的努力。